欬
注音: ㄎㄞˋ ㄞˋ 讀音: kài ài
五筆86/98:YNTW 倉頡: YONO 鄭碼:SZOR 電碼: 2947
筆順編號:4153343534 四角號碼: 07882 UNICODE: 6B2C
基本意思
kài ㄎㄞˋ- 亦作咳。咳嗽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:「余左顧而欬,乃殺之。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at1koi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koi3[客語拼音字匯]koi3[海陸豐腔]koi3[客英字典]ket7[寶安腔]kai3
詳細意思解釋
- 欬 kài
〈動〉
- 重聲咳嗽 [cough]
- 欬,逆氣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冬時有嗽上氣疾。——《周禮》
- 在變動為欬。——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。注:「欬嗽所以利咽喉也。」
- 車上不廣欬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- 魯樂欬,字子聲。——《史記·弟子傳》
- 國多風欬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- 余左顧而廢除欬,乃殺之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
- 又如:欬逆(咳喘氣逆);欬嗽(咳嗽);欬謦(咳嗽聲);欬欬(象聲詞)
詞性變化
- 欬 ài
〈動〉
- 同「噫」。胃里氣體從嘴里出來并有聲音[belch]。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辰集下》《欠字部》 ·欬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6
- 《唐韻》苦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漑切,音慨。《說文》逆氣也。《玉篇》上欶也。《類篇》今俗謂嗽爲欬。《禮·月令》季夏行春令,則穀實鮮落,國多風欬。《註》因風致欬疾也。 又大呼曰廣欬。《禮·曲禮》車上不廣欬。《疏》廣,弘大也。欬,聲欬也。在上而聲大欬,似自矜,又驚衆也。 又謦欬,言笑也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。《註》欬,苦愛反。 又《集韻》去兾切,音器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乙界切,音餲。與噫同。《說文》飽食息也。通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八》《欠部》 ·欬
- 屰氣也。從欠亥聲。苦蓋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