攺
注音: ㄧˇ 讀音: yǐ
簡體部首:攵 簡體部外筆畫: 3 簡體總筆畫:7
繁體部首:攴
五筆86/98: NTY 倉頡: RUOK 鄭碼:YYBM
筆順編號: 5153134 四角號碼: 78740 UNICODE: 653A
基本意思
yǐ ㄧˇ- 〔(gāi)~〕古代用以驅鬼避邪的佩物,用金屬或玉制成。
方言注音
- 客家話:[梅縣腔]goi3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卯集下》《攴字部》 ·攺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3
- 《廣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養里切,《韻會》羊己切,音以。《說文》大剛卯,以逐鬼魅也。從攴巳聲。○按《前漢·王莽傳》《後漢·輿服志》俱不言剛卯。又名,蓋闕載也。徐鉉音古亥切,與攺同音,非是。 又《集韻》象齒切,音似。義同。《說文》從攴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攴部》 ·攺
- 攺,大剛卯,以逐鬼鬽也。從攴巳聲。讀若巳。古亥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