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緘其口
注音:
意思解釋:嘴上貼了三次封條。形容言語非常謹慎;或不開口。緘:封;閉。
出處典故:漢 劉向《說蒼 敬慎》:「孔子之周,觀于太廟,右陛之側,有金人焉,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」
成語簡語:sjqk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對事保密程度
成語結構:動賓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子:危行言遜,禍免生肘;金人示誡,三緘其口。(清 陳忱《水滸后傳》第十三回)
英語翻譯:speak with caution <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'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>
來源故事:
春秋時期,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參觀周王的祖廟,祖廟在當時是很神圣的地方,一般參觀者必須保持沉默。孔子看到廟堂大殿右邊的臺階前有一個銅人,銅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條,在背上還刻著字:「這是古時說話最小心謹慎的人。」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
- 俊杰廉悍
- 貴耳賤目
- 旗開馬到
- 疏疏朗朗
- 花香鳥語
- 上梁不正
- 捻神捻鬼
- 善為說辭
- 頂頭上司
- 東家丘
- 風流罪過
- 眼不轉睛
- 奴顏媚骨
- 損人不利己
- 眼不交睫
- 風流瀟灑
- 疏食飲水
- 模棱兩可
- 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
- 三顧茅廬
- 上求下告
- 季孟之間
- 疏水簞瓢
- 疊石為山
- 風流儒雅
- 金口玉言
- 損有余補不足
- 動手動腳
- 窺豹一斑
- 深不可測
- 上不屬天,下不著地
- 上了賊船
- 旗鼓相望
- 眼不識丁
- 眼不著砂
- 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
- 三緘其口
- 損軍折將
- 男盜女娼
- 風流云散
- 疾首蹙額
- 疏慵愚鈍
- 舌敝耳聾
- 旗開取勝
- 第一夫人
- 花花世界
- 金盡裘弊
- 機關算盡
- 七手八腳
- 風口浪尖
- 際地蟠天
- 滾瓜爛熟
- 順之者興,逆之者亡
- 呼盧喝雉
- 眼大肚小
- 舒筋活絡
- 上上下下
- 揮霍無度
- 搴旗虜將
- 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之地
- 迫在眉睫
- 舒舒坦坦
- 爛醉如泥
- 七事八事
- 得休便休
- 風和日麗
- 裋褐不完
- 日月參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