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成語字典 >> 三緘其口

三緘其口

注音: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

讀音讀法:三緘其口的讀法

意思解釋:嘴上貼了三次封條。形容言語非常謹慎;或不開口。緘:封;閉。

出處典故:漢 劉向《說蒼 敬慎》:「孔子之周,觀于太廟,右陛之側,有金人焉,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」

成語簡語:sjqk
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
成語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對事保密程度

成語結構:動賓式成語
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
同義詞: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聲

反義詞:口若懸河夸夸其談

成語例子:危行言遜,禍免生肘;金人示誡,三緘其口。(清 陳忱《水滸后傳》第十三回)

英語翻譯:speak with caution <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'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>

來源故事:

春秋時期,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參觀周王的祖廟,祖廟在當時是很神圣的地方,一般參觀者必須保持沉默。孔子看到廟堂大殿右邊的臺階前有一個銅人,銅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條,在背上還刻著字:「這是古時說話最小心謹慎的人。」


上一個: 三顧茅廬 下一個: 善為說辭
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