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父不死,魯難未已
注音:
意思解釋:不殺掉慶父,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。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,就得不到安寧。
出處典故: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閔公元年》:「不去慶父,魯難未已。」
成語簡語:qfwy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復句式;作賓語、分句;含貶義
成語結構:復句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子:慶父不死,魯難未已。戰犯不除,國無寧日。這個道理,難道現在還不明白么?(毛澤東《南京政府向何處去?》)
英語翻譯:Qing Fu is done away with,the crisis in the state of Lu will not be over
來源故事:
公元前662年,魯莊公死去。在莊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,公子般當了國君。莊公的異母弟弟慶父,是個貪婪殘暴、權欲熏心的人,企圖自己成為國君,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,便被他派人殺死。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。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后,另立閡公當國君。由于他制造內亂,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。但慶父我行我素,繼續制造內亂,企圖混水摸魚,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。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。不久,仲孫湫把了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,并下結論說:「如果不除去慶父,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!」事實果然如此。過了一年,慶父又殺死了魯閡公。兩年之內,魯國兩個國君被殺,使魯國的局勢陷人了嚴重的混亂之中,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。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呆下去了,便逃往莒國。魯僖公繼位后,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存在,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,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。慶父自知罪孽深重,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,便在途中自殺了。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
- 孤傲不群
- 福如海淵
- 反面教員
- 苦盡甘來
- 葬玉埋香
- 倒屣而迎
- 慶父不死,魯難未已
- 機不可失,失不再來
- 八百姻嬌
- 三句不離本行
- 三夫成市虎
- 三推六問
- 反老還童
- 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
- 倒屣迎賓
- 克己慎行
- 即鹿無虞
- 目光炯炯
- 能征慣戰
- 福如山岳
- 自負不凡
- 自厝同異
- 三令五申
- 難以置信
- 冥行盲索
- 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
- 名利雙收
- 八公草木
- 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
- 自出一家
- 三翻四復
- 鑿壁懸梁
- 鑿壁借光
- 福生于微
- 自吹自捧
- 福壽綿長
- 倒懸之患
- 骨軟筋酥
- 八拜為交
- 古稀之年
- 福壽天成
- 反勞為逸
- 鑿空立論
- 渾金璞玉
- 回光返照
- 倒栽蔥
- 反經行權
- 反客為主
- 樂山樂水
- 孤軍奮戰
- 八攻八克
- 喪膽銷魂
- 鑿空指鹿
- 滌垢洗瑕
- 舉無遺策
- 哭喪著臉
- 八花九裂
- 自出新裁
- 夾板醫駝子
- 孤臣孽子
- 國爾忘家
- 積善成德
- 口不應心
- 福無十全
- 三分鼎立
- 砥節守公
- 反間之計
- 八門五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