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慮一得
注音:
意思解釋:慮:思考;得:收獲。在千百次的考慮中;總會有正確的時候。
出處典故:春秋 齊 晏嬰《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》:「嬰聞之:圣人千慮,必有一失; 愚人千慮,必有一得。」
成語簡語:qlyd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復雜式;作賓語;含褒義,多用來表示自謙
成語結構:復雜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反義詞:千慮一失
成語例子:寄雖疾侵耄及,言無足采,千慮一得,請陳愚算。(《南史 虞寄傳》)
英語翻譯:A fool may give a wise man counsel.
來源故事:
晏嬰是齊國的大夫。他父親死后,由他繼任齊國的卿,歷任靈公、莊公、景公王朝的相國。晏嬰為人正直,當官清廉,生活非常儉樸,上至君主、下至百姓,對他都很尊敬。
一天,晏嬰正要吃午飯,劉景公派了一個人來見他。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,當場稈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,請來人共進午餐。當然,他這頓飯沒有吃飽。
景公知道這件事后,感嘆他說:「相國家里竟然如此貧困,我一直不知道。這是我的過錯!」
說罷,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,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。不料。晏嬰不愿接受,叫來人帶回。景公命人再送,他仍然不肯收下。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,晏嬰對來人說:
「請稟報大王,我并不貧困。大王給我的俸祿,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、接待賓客之用,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。所以,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!」
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,對晏嬰說:「相國,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。您這次又不愿接受,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?」
晏嬰想了想,說:「既然如此,我和你一起進宮,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。」
晏嬰見了景公,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,并表達作為一個臣子,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,不能有過多的財富,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。額外的賞賜。
景公聽了這番話,對晏嬰更敬重了,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。景公還舉了一個例子: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;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一個盟主立了大功。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,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。你晏嬰為什么要推辭?晏嬰說:「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:圣人千百次考慮,總有一次失誤;笨人千百次考慮,總有一次正確。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;而我雖然笨,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。」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,只好作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