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發沖冠
注音:
意思解釋:冠:帽子。憤怒得頭發豎起;頂著帽子。形容憤怒到極點。
出處典故: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相如因持璧卻立,倚柱,怒發上沖冠。」
成語簡語:nfcg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主謂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補語;形容極端憤怒
成語結構:主謂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辨析:見「勃然大怒」(78頁)。
成語例子:怒發沖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。(宋 岳飛《滿江紅》詞)
英語翻譯:be in a towering rage
日語翻譯:怒髪(どはつ)天(てん)をつく
俄語翻譯:волосы встают дыбом от гнева
其他語言:<德>sich vor Zorn die Haare raufen <vor Wut kochen>
來源故事:
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。這塊壁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,所以稱為和氏璧。不料,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,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。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,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。
趙王怕秦王有詐,不想把和氏璧送去,但又怕他派兵來犯。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,也沒有個結果。再說,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,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。正在這時,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,說他有勇有謀,可以出使。趙王立即召見,并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,用和氏壁交換15座城池。藺相如說:「秦國強,我們趙國弱,這件事不能不答應。」
「秦王得到了和氏璧,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,那怎么辦?」
「秦王已經許了愿,如趙國不答應,就理虧了;而趙國如果把壁送給秦王,他卻不肯交城,那就是秦王無理。兩方面比較一下,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,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。」
就這樣,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。秦王得知他來后,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,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。他接過璧后,非常高興,看了又看,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。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,早已非常憤怒,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,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,便上前道:「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,請讓我指給大王看。」
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,馬上退后幾步,靠近柱子站住。他極度憤怒,頭發直豎,頂起帽子,激昂地說:「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,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,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,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;聽了我的意見,齋戒了五天,才派我送來。今天我到這里,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,拿到壁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,當面戲弄我,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。大王如要威逼我,我情愿把自已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!」在這種情況下,秦王只得道歉,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。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,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。秦王得知后,無可奈何,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。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
- 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之地
- 迫在眉睫
- 舒舒坦坦
- 爛醉如泥
- 七事八事
- 得休便休
- 風和日麗
- 裋褐不完
- 日月參辰
- 人自為戰
- 判若天淵
- 得一知己,死可無恨
- 淋漓盡致
- 眼底無人
- 箝口側目
- 舒舒服服
- 困知勉行
- 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
- 上天不負苦心人
- 風華絕代
- 上推下卸
- 群空冀北
- 規求無度
- 順我者生,逆我者死
- 箝口結舌
- 到此為止
- 假癡不癲
- 眼高于天
- 煉石補天
- 海嘯山崩
- 眼觀鼻,鼻觀心
- 怒發沖冠
- 山溜穿石
- 上無片瓦,下無立錐
- 風花雪月
- 墻風壁耳
- 到處碰壁
- 黍離之悲
- 順天者存,逆天者亡
- 濟世之才
- 龜冷支床
- 人情冷暖
- 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
- 刀槍不入
- 令人作嘔
- 眼光如豆
- 記憶猶新
- 風風火火
- 墻里開花墻外香
- 劈頭蓋臉
- 斯文委地
- 光怪陸離
- 歲月不居
- 過隙白駒
- 及第成名
- 眼花歷亂
- 上無片瓦遮身,下無立錐之地
- 渾身是膽
- 風調雨順
- 墻上泥皮
- 回嗔作喜
- 雀屏中選
- 當面出丑
- 斯須之報
- 擋箭牌
- 竦然起敬
- 名貿實易
- 風從虎,云從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