咄咄逼人
注音:
意思解釋:①氣勢洶洶;盛氣凌人;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。咄咄:表示驚奇的聲音。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;令人驚詫。
出處典故:晉 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「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」
成語簡語:ddbr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氣勢洶洶的樣子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辨析:~和「盛氣凌人」;都能形容氣勢洶洶;使人難堪。但~的應用范圍廣;不限用于人;還可用于氣勢、形勢、命令等;「盛氣凌人」只用于人;并含有「傲慢自大」的意思。同樣用于人;~可修飾「目光」、「氣勢」等;「盛氣凌人」不能。
成語例子:書中攻擊楊朱、墨翟兩派,辭鋒咄咄逼人。(朱自清《經典常談 四書第七》)
英語翻譯:overbearing; aggressive
日語翻譯:気勢(きせい)激しく人に迫(せま)る
俄語翻譯:угрожáющий
其他語言:<德>eine drohende (od. arrogante,aggressive) Haltung einnehmen <herausfordernd><法>agressif <arrogant>
來源故事:
有一次,東晉顧愷之和桓玄,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。他們約定說「危語」(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)。大家說的高興時,忽然旁邊一位參軍插嘴道:「盲人騎瞎馬。夜半臨深池。」由于當時在場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,聽了此話自覺難堪,但又不便當眾發怒,只好說了一句語雙關的話聊做解嘲:「呦,真是咄咄逼人呀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