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鵠類鶩
注音:
意思解釋:刻:刻畫;鵠:天鵝;類:似,象;鶩:鴨子。畫天鵝不成,仍有些象鴨子。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,但還相似。
出處典故: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「效伯高不得,猶為謹敕之士,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。效季良不成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。」
成語簡語:khlw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連動式;作賓語、補語;比喻仿效失真,適得其反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子:周作人《楊柳》:「徒弟所作如何能好,刻鵠類鶩,必將不通而不可救矣。」
英語翻譯:In carving a snow goose, one produces a duck.
來源故事:
東漢時期,大將軍馬援在給侄子的信中說,希望你學習謹慎廉潔的龍述,不要學習豪俠仗義的杜保。學龍述不成還可以成謹慎的人,就像刻天鵝不成還能像鴨子。學杜保不成卻可能成為輕薄子弟,這就像畫虎不成反而像狗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