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死一生
注音:
意思解釋:九:表示次數或多數。形容多次經歷生死危險而幸存。比喻情況極其危險。
出處典故:戰國 楚 屈原《離騷》: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」唐 劉良注:「雖九死無一生,未足悔恨。」
成語簡語:jsys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表示人的經歷
成語結構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辨析:~和「絕處逢生」、「死里逃生」;都包含「在非常險惡的情況下找到生路」的意思;但「絕處逢生」指在毫無出路的情況下找到生路;包括幸免于死;語義范圍較小。~表示多次免遭死難;語義范圍最小。這兩個成語多見于書面語。而「死里逃生」常用于口語。
同義詞:死里逃生
成語例子:您哥哥劍洞槍林快廝殺,九死一生不當個耍。(元 王仲文《救孝子》第一折)
英語翻譯:a slim chance of surviving
日語翻譯:九死(きゅうし)に一生(いっしょう)を得(え)る
俄語翻譯:быть на шаг от гибели
其他語言:<德>neumal um Haaresbreite dem Tod entkommen sein <mit knapper Not dem Tod entronnen sein><法>sortir du danger extrême,d'une situation critique
成語謎語:最大的磨難
歇后語:從閻王殿下過
來源故事:
戰國時期,楚國詩人屈原得到楚懷王的重用,主張聯齊抗秦,在同貴族子蘭、靳尚的斗爭中被免職。楚頃襄王時,他被流放到邊杜,但他的心還惦記著祖國和人民,他寫詩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」充分體現他的決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