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謀善斷
注音:
意思解釋:形容人能不斷思考,并善于判斷。
出處典故:晉 陸機《辨亡論》上:「疇咨俊茂,好謀善斷。」
成語簡語:hmsd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人勤于思考,并善于作出判斷
成語結構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同義詞:多謀善斷
反義詞:好謀無斷
英語翻譯:be full of wrinkles <be resourceful and decisive>
來源故事:
三國時,孫權善于招攬人才,禮賢下士。只要有才能,愿為他效力的人,他都加以重用。魯肅、諸葛瑾等人都投奔到他旗下,得到了他的賞識和重用。公元208年,荊州牧劉表病死,魯肅建議孫權派他前往荊州,以吊喪為名,聯合依附于劉表的劉備,共同對抗曹操。魯肅與劉備見面后,劉備表示同意,便派諸葛亮隨魯肅去見孫權。當時,孫權還在猶豫不決。諸葛亮見到孫權后對他說,曹操大軍壓境,再不采取主動將會大禍臨頭。曹軍南下作戰,非常疲倦,加上他們又不習水戰,只要孫、劉聯軍,一定能將曹操打敗。孫權聽了這番分析,增強了聯劉抗曹的信心。他召集部下商議,周瑜分析了曹軍的弱點后,認為曹操犯了用兵大忌,建議孫權給他幾萬精兵,保證能大獲全勝。周瑜的話使孫權抗曹的決心更堅定了。這一年,孫權任命周瑜為左督,魯肅為贊軍校尉,程普為右督,率三萬精兵沿江西上,和劉備的軍隊會合,迎擊曹軍。赤壁之戰,曹軍大敗,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。孫權建立吳國后,由于他善于用人,善于判斷,所以吳國越來越強大。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
- 寧與千人好,莫與一人敵
- 千金市骨
- 應運而出
- 大奸極惡
- 慌里慌張
- 好謀善斷
- 擒奸摘伏
- 大奸似忠
- 破顏微笑
- 慌慌忙忙
- 先人奪人
- 應圖受箓
- 天大笑話
- 寧遺勿濫
- 莽莽廣廣
- 應運而起
- 先事慮事
- 嘔心吐膽
- 括囊避咎
- 放浪江湖
- 鷗鳥忘機
- 天道恢恢
- 開源節流
- 隨聲逐響
- 解兵釋甲
- 夕惕朝乾
- 豪放不羈
- 隨時度勢
- 擒龍縛虎
- 放下包袱
- 落荒而逃
- 知人待士
- 知人料事
- 括囊拱手
- 寧玉碎,毋瓦全
- 入鐵主簿
- 倔強倨傲
- 大匠不斫
- 沆瀣一氣
- 鷗鳥不下
- 慌張失措
- 驚恐萬狀
- 秘而不泄
- 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
- 物以希為貴
- 放下屠刀
- 擒龍捉虎
- 泣不成聲
- 甌飯瓢飲
- 爛羊頭
- 括囊守祿
- 隨俗為變
- 慌做一堆
- 冥冥之志
- 知人善察
- 天道無私
- 櫟樗之材
- 毛遂自薦
- 惶悚不安
- 柔茹剛吐
- 知人則哲
- 先為之容
- 先吾著鞭
- 放下屠刀,立便成佛
- 玲瓏剔透
-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
- 知人之鑒
- 旱苗得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