沆瀣一氣
注音:
意思解釋:沆瀣:夜間的水氣。這里指唐僖宗時;擔任主考官的崔沆;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。所以有人開玩笑;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「沆瀣」兩字。指「沆」、「瀣」兩人連成一氣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。
出處典故:宋 錢易《南部新書》:「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榜,談者稱‘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。’」
成語簡語:hxyq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主謂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貶義
成語結構:緊縮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子:皓東的敏銳活潑,和勝佛的豪邁靈警,兩雄相遇,尤其沆瀣一氣。(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十四回)
英語翻譯:collaborate in evildoing
來源故事:
隋唐時,讀書人要做官,都要經過科舉考試。唐僖宗當政期間,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,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,來到長安應考。在眾多的考生中,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,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,就等著發榜了。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。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,越看越覺得好,就把地錄取了。發榜那天,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,非常高興。按照當時的習俗,考試及第的人,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,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,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。發榜后,門生要去拜訪恩師。崔瀣自然也不例外。崔沆作為座主,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;顯得格外高興。也真是巧合,「沆」「瀣」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。表示夜間的水氣、霧露、于是,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:「座主門生,沆瀣一氣。」意思是,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、霧露連在一起。
別人正在查的成語意思
- 知人待士
- 知人料事
- 括囊拱手
- 寧玉碎,毋瓦全
- 入鐵主簿
- 倔強倨傲
- 大匠不斫
- 沆瀣一氣
- 鷗鳥不下
- 慌張失措
- 驚恐萬狀
- 秘而不泄
- 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
- 物以希為貴
- 放下屠刀
- 擒龍捉虎
- 泣不成聲
- 甌飯瓢飲
- 爛羊頭
- 括囊守祿
- 隨俗為變
- 慌做一堆
- 冥冥之志
- 知人善察
- 天道無私
- 櫟樗之材
- 毛遂自薦
- 惶悚不安
- 柔茹剛吐
- 知人則哲
- 先為之容
- 先吾著鞭
- 放下屠刀,立便成佛
- 玲瓏剔透
-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
- 知人之鑒
- 旱苗得雨
- 天道昭彰
- 隨隨便便
- 皮不存而毛焉附
- 毆公罵婆
- 隨意一瞥
- 放煙幕彈
- 天地開辟
- 趣舍有時
- 應者云集
- 舞榭歌樓
- 輕慮淺謀
- 列風淫雨
- 皮膚之見
- 大匠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
- 冥然兀坐
- 冥室櫝棺
- 神氣十足
- 舞弊營私
- 大節不可奪
- 五蘊皆空
- 憑軾結轍
- 蛇欲吞象
- 憂公如家
- 力竭聲嘶
- 金貂換酒
- 捍格不入
- 撒村罵街
- 輝煌奪目
- 咀嚼英華
- 放羊拾柴
- 冥頑不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