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驢非馬
注音:
意思解釋:不是驢;也不是馬。形容走了樣;什么也不像;不倫不類。
出處典故:東漢 班固《漢書 西域傳下 渠犁》:「驢非驢,馬非馬,若龜茲王,所謂騾也。」
成語簡語:flfm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聯合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補語;常與不倫不類連用
成語結構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反義詞:一本正經
成語例子:屈以巡按使兼總司令,布告中外,非驢非馬,驚駭萬分。(蔡東藩、許厪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六九回)
英語翻譯:neither fish nor fowl <neither ass nor horse>
俄語翻譯:ни то ни сё
其他語言:<德>weder Fisch noch Fleisch
成語謎語:騾;五不像
來源故事:
漢朝時,西域有一個龜茲國國王絳賓,在漢宣帝時多次訪問漢朝,他對漢朝的文化特別喜歡,回國后大力推廣漢朝的文化,這與西域的傳統習俗大相徑庭,人們認為他的這一套似是而非的東西是驢馬雜交的騾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