稀里嘩啦
注音:
讀音讀法:
意思解釋:象聲詞,形容雨、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。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
出處典故: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3回:「三更時候,又趕上大風大雨,只聽得稀里嘩啦,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。」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作定語、狀語;用于口語
成語結構:復雜式成語
產生年代:近代成語
同義詞:稀溜嘩啦、稀哩嘩啦
成語例子: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「鬼子進一步,國民黨退兩步,稀里嘩啦地丟地方。」
英語翻譯:rustling sound <in disorder; completely smashe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