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發雷霆
注音:
意思解釋: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聲。形容大發脾氣;高聲怒斥別人。
出處典故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5卷:「陳秀才大發雷霆。」
成語簡語:dflt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動賓式;作謂語;指大發脾氣,大聲斥責
成語結構:動賓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辨析:(一)~和「怒不可遏」。都形容非常憤怒。但~重「聲」不重「形」;多形容發怒時高聲斥責;「怒不可遏」重「形」不重「聲」。形容憤怒的感情上不可遏止地顯露出來。(二)「暴跳如雷」和~;都形容大發脾氣。但「暴跳如雷」形容憤怒的情緒是從跳腳的動作中表現出來的;~是從聲音上流露出來的。
成語例子:不知說了一句甚么話,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,把那獨腳桌子一掀。(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十四回)
英語翻譯:fall into a violent passion
日語翻譯:糒癪玉 (かんしゃくだま)を破裂 (はれつ)する,かんかんに怒 (おこ)る
俄語翻譯:метáть грóмы и мóлнии
其他語言:<德>in Wut geraten <zornig hochfahren>
成語謎語:雷雨天
來源故事:
公元229年,孫權稱帝,國號吳,建都建業。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想與東吳結成同盟。孫權封他為燕王,沒想到公孫淵出爾反爾,殺了吳國派去的使臣。孫權聽后大發雷霆,準備出兵渡海討伐公孫淵,被大將陸遜等勸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