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佛腳
注音:
讀音讀法:
意思解釋:比喻平時沒聯系,臨時慌忙懇求,后比喻平時沒準備,臨時慌忙應付
出處典故:唐·孟郊《讀經》:「垂老抱佛腳,教妻讀《黃經》。」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慌忙應付
成語結構:動賓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同義詞:平時不燒香,臨時抱佛腳
反義詞:防患未然
成語例子:錢鐘書《圍城》:「只可惜這些事實雖然有趣,演講時用不著它們,該另抱佛腳。」
英語翻譯:clasp Buddha's feet-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
來源故事:
宋朝時期,王安石與客人閑談,偶然談到佛經,他感慨地說:「投老欲依僧」,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。旁人加上一句「急來抱佛腳」。王安石不悅,那人說古詩對諺語,如改成對聯則成為「老欲依僧,急來抱佛」,頭腳相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