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諫之義
注音:
讀音讀法:
意思解釋:《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》:「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」何休注引孔子曰:「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」后以「三諫之義」指事君之正道。
出處典故: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:「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」何休注引孔子曰:「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」
成語簡語:sjzy
常用程度:一般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子:東漢·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:「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,成三諫之義,令將檢身自敕,不敢邪曲者,率多儒生。」
來源故事:
春秋時期,北方的戎國將要侵略曹國,曹伯想親自去迎敵。曹羈進諫說:「戎國人最不講道義,國王您不能親自去迎戰。」曹伯說不行。曹羈進諫三次之后,盡到做臣子的道義之后就離開。后來曹軍被戎狄打敗